河湖治理工程
河道整治作為一種純公益性的水利工程,本身并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,但因治理而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。河道整治在蓄水、調節河川徑流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是蓄水防洪的天然“海綿”。濕地有巨大的滲透能力和蓄水能力,可以減少并滯后降水,削減并滯后洪峰,減少洪水徑流,具有水庫的功能。
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濕地被稱為“地球之腎”,它具有強大的凈化污水能力,濕地是自然環境中自凈能力Z強的生態系統之一。濕地水流速度緩慢,有利于沉積物沉降;在濕地中生長、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植物、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凈化能力是森林的1.5倍。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質,減少對周邊農田灌溉和飲用水的污染。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蝕的價值。河道整治的侵蝕控制功能體現在兩方面:一是減少了水土流失,保護了農田用地不受洪災;二是減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喪失。
河道整治可大大改善長期以來由于河流破壞帶來的諸多問題,對于保障兩岸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.沖灘塌岸現象將大大減少,有利于穩定灘涂、改善灘區的生產生活條件,提高灘區的土地利用價值,使灘區及高岸的居民安居樂業,可以基本保障河兩岸的人民安全定居,有利于改善兩岸各種大、中、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條件,保障兩岸灌區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。
常見的河湖治理措施
一、防洪工程。加強河、庫治理,完善防洪減災體系,以堤防為基礎,控制性樞紐工程為骨干,防汛調度指揮系統為中樞,確保城鎮和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。繼續加強建設以關田、鉛廠二個圩鎮防洪堤,并以此為輻射加強沿河兩岸農田的防洪護岸,另一個是以建立縣城防洪堤體系,拉動小江下游沿河兩岸的防洪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河段河道整治。以發電和供水為主的水利樞紐要按照流域防洪規劃的要求,安排留足防洪庫容;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,抓緊進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,加強水文測報、防汛調度指揮系統等非工程措施建設,逐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洪減災保障體系。
七、疏汲河床,清除底泥。城市河流不但河水嚴重污染,而且河流底泥也受嚴重污染。底泥中含有重金屬、有機質分解物和動植物腐爛物,因此即便其他水污染源能以控制,但底泥仍可使河水二次污染。
服務優勢
服務案例
茂名某河流水體治理工程 四會某河流水體治理工程